查看: 3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院系动态】求职择业如何避“坑”——广东财经大学学子观看2020年12月20日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3 05:5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2020年12月20日晚7点,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 ,万学慕课协办的教育部24365的互联网+就业公益直播课“求职择业如何避“坑”——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在学习强国、人民视频、新华网等多个平台准时直播。我校积极组织2021届毕业生观看此次就业公益直播课。
本期课程邀请了首都经济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劳动局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秘书长——范围先生讲解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加强识别和防范,努力使就业之路平稳顺畅。
      直播结束后,各学院的学子门都收获满满,纷纷分享了自己感想。

01
湾区影视产业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合署)  17酒店管理1班 詹健芳
通过观看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关于求职择业 如何避“坑”的直播课,我很好地了解到了我们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诈骗、就业歧视、三方违约和劳动用工方面的风险,例如遭遇诈骗中可能有以招聘之名骗取财物、以招聘之名非法搜集个人信息,就业歧视中包括性别歧视、健康歧视等等。了解了这些内容,将会为我以后在求职道路上减少很多麻烦。我也会牢记此次直播课内容,对各种风险加强识别和防范,尽量在求职择业时避开各种各样的“坑”。
02
国际商学院   李欣

      在这次求职择业如何避坑的直播课中,我获得如何防止被欺诈的一些技巧和知识:
1、正规的用人单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遇到以各种名义先收取费用的,果断拒绝。
2、毕业生求职前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所了解,提前通过网络查询,或去相关服务中心咨询,确认单位是否真的发布了招聘信息,验证微信账号的真伪。
3、求职时,最好不要在微博、微信等平台透露银行卡号等个人重要信息。
4、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只有一次试用期,且试用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此外,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与劳动者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应当在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从第二个月开始,由用工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一旦劳动关系建立,用人单位就应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社会经验匮乏,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识,避免掉“坑”。
03
艺术与设计学院   李静仪

      通过本次直播,我认识到现在就业形势的压力。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对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倾向性,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单纯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员的行政办事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单一只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知识,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与人际关系网。培养良好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04
公共管理学院   2017级土管1班杜缘

     在应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识别招聘过程中的欺诈风险,做好相关防范措施,避免用人单位以招聘之名骗取财物或非法收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原则上来说,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无需向用人单位支付任何费用,但同时劳动者应向用人单位如实提供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与劳动合同不相关的基本情况要慎重考虑是否供给。

05
工商管理学院   2017级工商管理1班 刘欢
       2020年12月20日晚19:00-20:0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范围老师针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欺诈诈骗、就业歧视、三方违约和劳动用工方面的风险进行讲解,提醒同学们加强识别和防范,助力就业之路平稳顺畅。在范老师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应届生求职过程可能会遇到的以下几类,并提升了一定风险防范意识:
一、求职期间被欺诈风险。在我们看工作机会的过程中,可能有部分不法企业以招聘之名骗取财物或个人信息,在涉及到交费环节时广大应届生切记要提高防范意识。
二、求职期间被歧视的风险。在求职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企业性别歧视等现场的发生,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三方协议被违约的风险。应届生在未毕业前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要特别留意档案去向及违约金的赔款说明等事宜,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地点,再三确认后再进行签订。
四、劳动合同被套路的风险。在获得毕业证书后,应届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的过程中要详细了解相关条款的含义,确定试用期时长、培训事宜、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明确用人单位,及用工方式,确认是否劳务派遣。
      最后范老师也帮广大应届生总结规避就业法律风险的方法:审查招聘信息来源是否正规;审查招聘广告内容是否规范;审查用人单位信息是否通过网络核实;审查劳动合同内容是否完善。助力大家安全避让求职的“坑”,在求职之路上一帆风顺。

06
统计与数学学院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邓劲阳
      本次公益课程由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推出,让我们了解了疫情影响下特殊的就业格局,疫情带来的变化,如何安顿好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机会,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职业、行业的了解,增强了应对就业压力的必胜信心。
      面对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我国表现出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应对突发危机能力,政府快速出台引导就业相关政策,搭建高效就业服务平台。比如,组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服务国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研究生、专升本扩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助理等岗位,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将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
      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利用假期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此不断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特别是通过学习相关就业课程,不断提高应对线上招聘存在的不足。

07
法学院  2017级法学8班 邓世颖
      通过今晚的视频学习,让我了解到法律不仅是犯罪相关的事情,也和我们就业息息相关,预防法律风险,是我们大学生就业的重点要求。
      我们要知道,当对方以招聘之名骗取财物时,要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即时报警,防止损失扩大。当对方公司需要你提供相关个人信息的时候,注意提供的范围,防止个人信息泄漏。当对方公司因为性别而差别对待求职者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最后,我们要注意第三方协议的订立风险和防范。总之,我们大学生在今后的求职生涯中要注意相关法律事项,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08
财税学院   17级税收学3班 梁源
      本次公益课程由全国就业指导中心推出,让我们了解了疫情影响下特殊的就业格局,疫情带来的变化,如何安顿好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机会,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职业、行业的了解,增强了应对就业压力的必胜信心。
  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利用假期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此不断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特别是通过学习相关就业课程,不断提高应对线上招聘存在的不足。大家认识到,线上求职不止于简历投递,其中蕴含了许多技巧,比如如何完成网上申报、如何设计一份让用人单位眼前一亮的简历、如何处理企业反馈等。对今年的毕业生而言,这是一个特殊的就业季,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个就业季。
  只要我们把个人选取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就能成功度过这次特殊的就业季!

09
会计学院  2017级会计1班 李国娟
      观看了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直播可:求职择业如何避“坑”——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我有许多的感悟。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遭遇许多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欺诈诈骗,就业歧视,三方违约和劳动用工等等。我们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必须详细了解各类风险,加强识别和防范,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除此以外,大学生还要有法律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遭遇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要勇于说不。签订劳动合同时,不能怕麻烦,要仔细观察,一条条的看,不能贪快,遇到哪里不明白的地方,要仔细询问用人单位。

10
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7级酒店管理1班 杨景钦
      自从我看了互联网+就业公益直播课,我深深地被首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围的深情演说深深折服,并有了很严谨而有逻辑的思想准备,最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毕业生难免会因为社会上的和自身的压力而难以就业,但是其中有很多类似于不法中介机构趁机引诱大学生入坑,以招聘之名骗取财物、非法搜集个人信息。这让大学生给不法之徒一个漏网之鱼的机会,这就要大学生擦亮双眼。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原则上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但实践中可能存在报考费、体检费、中介服务费。如果有提供个人信息时,用人单位只需看大学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能识别信息。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性别和健康歧视的现象,按照《宪法》规定,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大学生、用人单位和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
       大学生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有用人单位的信息;劳动者的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大学生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是谁,避免“上错花轿,嫁错郎”,用工方式是直接用工还是第三方用工。大学生要分清什么是“实习期”,什么是“试用期”。使用期是针对全日制在校学生,试用期是针对已毕业且正式入职的劳动者。
最后我总结以下几点:
1、 大学生要查清招聘信息来源。
2、 大学生要仔细查看招聘广告内容。
3、 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
4、 大学生要要了解劳动合同。

11
信息学院   2017级软件工程1班 吴俊达
      在疫情的影响下,本就复杂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显得愈发严峻。尽管疫情得到控制后,我国经济迅速复苏,就业情况也得到了大幅缓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没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为此,教育部启动“24365校园联合招聘服务”活动 助力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关于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署。
       在12月21日晚19点到20点的“教育部24365”节目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范围教授给同学们讲解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欺诈诈骗、就业歧视、三方违约和劳动用工等方面的风险。范围教授提及就业有两大陷阱,其一,以招聘之名向求职者提供担保以及收取财物。但其实《劳动合同法》规定,原则上无需支付任何费用,除了某些例外,如报考费,体检费,中介服务费。其二,以招聘之名骗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多多注意就业中的欺诈诈骗,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就能成功度过这次特殊的就业季!

12
创业教育学院   梁馨月
      作为大学四年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现阶段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恰逢此时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给我带来了就业指导的春风,使我获益良多。
      首先,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加强识别和防范意识,懂得如何避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思维,懂得捍卫自己的利益主权。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求职技能,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干扰大学生正常求职的因素和各类风险,目前还不少。如设骗欺诈,信息泛滥等等。用信息。只有做好择业前做好了解工作,就业心理准备,增强就业心理承受能力;择业前的思想准备,高度重视自己的就业问题;做好毕业推荐材料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就业竞争。

13
金融学院
      今晚我观看了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感到受益匪浅。今晚聆听了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分校区2020届毕业的师兄对总书记的回信的感想获得收益,更对他的倡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助力2020。更聆听了清华大学毕业生赵江涛师兄的分享,感到获益良多,深刻认识了总书记的回信。韩尚锋老师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主题进行了就业讲解。第一点就是认真学习回信精神,勇担时代赋予使命。通过以上几位师兄的讲解我更深刻了解到总书记的对我们的关怀,令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第二点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中石大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他们的一个优良传统,更介绍了王启民和秦文贵两位榜样。我想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以为国服务为宗旨,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为国分忧,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点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就业融入三全育人。学校也应该围绕这一点来进行工作,将就业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总体而言,印象最深刻还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尽自己专业的力量,为祖国效力!!!!

14
外国语学院   2017级商务英语1班 梁烨琳
      本人今天观看了教育部互联网+就业公益课程(第36期)。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应届毕业的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对环境或条款不清楚而容易遭受到欺害的情况。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求职期间被欺诈;求职期间被歧视;三方协议被违约;劳动合同被套路。对于目前的阶段,我认为对于我们最有效的提示是部分的招聘单位①以招聘之名,骗取财物;②以招聘之名,骗取(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在求职阶段,我们有责任向招聘单位提供的信息仅限至于与就业直接相关的信息。通过这次的直播课程,我了解到了很多在求助阶段的学生需要知道的信息,对将来就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了大概的概念,受益良多。

15
人文与传播学院   2017级社会学 李晴
      这次讲座干货十足,在以往的求职经历中我往往只是在app投递简历和个人信息,但没有关注到信息安全,范围教授提到这些信息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作为银行借贷和赌博账户的手段,以后我会注意在找到工作后自主删除个人的简历信息情况。我还懂得下次签订三方协议的时候,应该主动审阅违约情况中有无企业违约解雇的违约金规定,若没有我应该自主的添加这项条款,三方协议还会影响女性的干部工人身份和退休年龄、落户问题,毕业之际我会更关注三方协议的签订。


       以上是各学院同学观看本期直播课的感想总结,通过本节课,相信同学们对求职就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辨别陷阱的能力,避免入”坑",保护好自身利益。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平稳顺畅地就业。



图文转自公众号:@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

扫码关注最新就业资讯
广财就业
广东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咨询电话:
020-84095661
官方邮箱:
grad207@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